三游乌龙潭记·节选
谭元春〔明代〕
予初游潭上,登蹬至冈。是时残阳接月,晚霞四起,朱光下射,水地霞天。始犹红洲边,已而潭左方红,已而红在莲叶下起,已而尽潭皆頳。下冈寻筏,月已待我半潭。乃泊新亭柳下,看月浮波际,柳丝垂垂拜月。相与上阁,适有灯起荟蔚中,殊可爱。或曰:“此渔灯也。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我第一次游览乌龙潭,沿路向上走到了山岗。这时候夕阳和月亮同时在天上,晚霞在四方升起,红光照下来,底下是水上面是霞。开始只照红了芦苇荡的边上,不一会潭水的左边也红了,又不一会红光照到了莲叶底下,再不一会全潭都红了。下山找竹筏,月光已经布满半个潭面等着我们了。于是将船停在新亭的柳树下面,观赏月光在水波中沉浮,柳条下垂碰触水中的月亮。我们一起登上楼阁,正好有灯光在茂密的草丛树林里亮起,非常可爱。有人说:“这是渔灯。”
注释
蹬:梯道。
朱光:赤光,红色光亮。
已而:旋即;不久。
赪:红色。
相与:共同;一道。
简析
此文以“残阳接月”为时空节点,通过四个“已而”的排比句式,展现霞光从洲边蔓延至全潭的动态过程,朱红与赭色的交织宛如流动水彩;待月升时,柳丝垂拜、浮光跃金的拟人化描写与幽暗中忽现的渔灯相映成趣,将自然光色与文人意趣凝于明月波影间,空灵而不失烟火气。全篇以光为线,以细腻笔触勾勒出黄昏至月升的潭上光色变幻,在动静相生中营造出空潭泻月的古典意境。
谭元春
(1586—1637)明湖广竟陵人,字友夏。天启七年乡试第一。后赴京试,卒于旅店。善诗文,名重一时,与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者。论文强调性灵,反对摹古,追求幽深孤峭,所作亦流于僻奥冷涩。曾与钟惺共评选《唐诗归》、《古诗归》。自著有《岳归堂集》、《谭友夏合集》等。 8篇诗文 26条名句
病忘
陆灼〔明代〕
齐有病忘者,行则忘止,卧则忘起。其妻患之,谓曰:“闻艾子多知,能愈子之疾,盍往治之?”其人曰:“善。”于是乘马挟弓矢而行。未一舍,内逼,下马便焉,矢植于土,马系于树。便讫,左顾而睹其矢,曰:“危乎!流矢奚自,几乎中予!”右顾而睹其马,喜曰:“虽受虚惊,乃得一马。”引马反向而行。须臾抵家,徘徊门外,曰:“此何人居,岂艾子所寓也?”其妻适见之,知其又忘矣,斥之。其人怅然曰:“娘子素非相识,何故出语伤人?”
迂公修屋
张夷令〔明代〕
有迂氏者,世称迂公,性吝啬。篱败不修,瓦裂不葺。一日,夜半暴雨,屋漏如注,妻子东藏西匿,仍半身淋漓。且号且诟,妻诘曰:“吾适尔,因汝家富,不意乃受此累。汝何以为父?何以为夫?”迂公无奈。旦日,延人治屋。然自后二月,天晴月朗,不见雨兆。迂公叹曰:“适葺治,即不雨,岂不徒耗资财!”